編輯│文可欣 記者│陳子曄 張靖林 楊麗君 歐志雄 攝影 文可欣 許志豪 歐志雄
以往,人們捧著一份份印刷報紙閱讀新聞,手指頭因沾染印刷油墨而變黑;如今,人們拿著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,指頭在觸碰熒幕上一掃一按,海量的免費資訊就能湧現眼前。面對新趨勢,傳統收費報章及免費報章的生存空間日漸萎縮。雖然紙媒依然高踞主流媒體,於廣告市場佔主要位置,公信力也較高,但面對「跌紙」、廣告「縮水」等挑戰,紙媒要穩守位置就唯有變陣,如添加偵查式報道及人情化故事等,為報道增值。
紙媒(泛指以紙張為載體的媒體,包括報章雜誌)逐漸沒落是全球趨勢,多家傳媒機構的印刷業務都在走下坡。截至二零一三年九月底(共六個月),在香港與台灣有業務的壹傳媒有限公司公佈中期業績,《蘋果日報》及《台灣蘋果日報》的收益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八點六,跌至約十億七千萬元。
《蘋果日報》總編輯張劍虹承認,過去三年,壹傳媒印刷刊物的銷量均有下跌趨勢,如近三年間《蘋果日報》的銷量每年下跌三萬份,由三年前的二十八萬,至今只有約二十一萬份。《壹週刊》銷量由三年前的十萬多份,下跌三成至只有七萬多份。
免費報湧現
自從第一份免費報《都市日報》於二零零二年面世後,便再沒有新的收費報章加入市場,取而代之的是免費報業的戰團,標誌着收費報雄霸市場的時代開始式微。時至今日,本港主要的免費報章多達七份。不過,張劍虹認為,免費報在數年前確是令收費報「跌紙」的一個因素,但到今天已不然,收費報與免費報之間已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,「起碼《爽報》停刊,《蘋果》卻沒有『升紙』,理論上那些讀者會回來買蘋果,因為新聞(內容和報道方式)比較相似。」一三年十月,壹傳媒旗下的免費報章《爽報》由於嚴重虧蝕而宣佈停刊,虧損金額以億元計算。張劍虹認為,《爽報》死因或源於太遲加入免費報戰團。
至於現時報業「跌紙」的問題,張劍虹則歸咎於新媒體的出現。他觀察到「九十年代期間,很多車廂(乘客)都拿着報紙。到免費報紙出現後,整個車廂有很多人閱讀免費報紙。最近這一年半載,人人都拿着智能手機。」
全力進行偵查報道
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媒體,張劍虹指《蘋果日報》會修改報道內容,基本的六何(5W1H)資訊只會在網上版出現。而報紙的新聞內容會變得更有深度,希望增加故事性,藉以吸引讀者。因為收費報內容較免費報及新媒體著重文字表達,其讀者閱讀耐性較高,而深入的偵查報道亦成為收費報的重要資產。過去一年,全賴不少收費報章所做的偵查報道監察政府和社會。例如《明報》在二零一二年揭發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特首梁振英的僭建醜聞,《蘋果日報》亦曾有揭發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「呃租津」的系列報道。